2013年12月25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8 高雄楠梓 → 雲林土庫 ] 大逆風時代,大甲媽祖,請再等我一天

2013.04.06(六)

天氣:狂風不止
距離:157.11 Km
累計:977.37 Km
均速:18.6 KPH
極速:33.3 KPH
時間:8:25:22 (net)



有句廣告詞是「別讓今天的疲勞,成為明天的過勞」,經過昨天屏東高雄的挫敗,今天,我更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奧義。

整個西台灣從墾丁到台北外掛本島極西點的總里程是 540 公里,昨天提前 30 公里投降,這意味著這 30 公里要加到剩下兩天的總里程中,每天大概有 200 公里的量。看著今天是星期六,星期一可是要銷假上班,從昨天晚上睡前就不斷思索著這件事,壓力沉甸甸。

說實話,每天 200 公里不是辦不到的事,早一點起床再加上認真騎不貪玩其實不算難達成,但憨人無法預料到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惡劣天氣。

昨天睡前伴隨著雨聲入睡,因為搭在走廊屋簷下沒披外帳,結果半夜狂風大起,凌晨之時,雨像瀑布一樣傾盆直下。雨絲被風吹得透進帳篷,裹在睡袋裡半睡半醒之間只覺得這像颱風似的天氣真是見鬼了。要真的這種暴雨的話,單日 200K 先擱一邊,可能連要出發都是個問題,遑論今天還要到海邊撿本島極西點。越想心情越糟,無能為力,只能逼自己繼續睡著。

2013年12月18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7 屏東恆春 → 高雄楠梓 ] 荒腔走板的屏東、失魂落魄的高雄

2013.04.05(五)

天氣:先晴後大雨
距離:121.36 Km
累計:820.18 Km
均速:19.5 KPH
極速:36.9 KPH
時間:6:11:38 (net)



一路從東台灣南下,翻山越嶺,好幾座山頭一一翻過。北上的西台灣大平原看似再沒有什麼能阻攔回家的路,意想不到的重重障礙才要接踵而來。

從北部開始環島的人,除非特殊個人或季節風向因素(西半部避冬天東北季風通常會走逆時針),否則多半都會順時針先走東部,把體力較好的時候拿來在北宜、蘇花、南迴翻山越嶺,宜花東的美景也讓人比較有動力繼續騎下去。至於後段的西半部,總是被人用趕路的心態,一路數台一線里程牌草草通過。

其實我也不例外。

在有限連假中所能擠出的最大空檔,一開始的安排排了八天行程,外加一天預備天。八天中很不公平地排了五天給 650 公里的東半部、三天給 550 公里的西半部,相當不均衡。當時覺得本來就不是出來玩的,跟東台灣比起來,來到西台灣更相對沒什麼觀光慾望,每天都排了平均 180 公里的路程,想著反正還有預備天可以用,三天真騎不完,四天也綽綽有餘吧。畢竟西部城鎮聚落密集到也沒有非睡哪裡不可的壓力,走到哪算到哪。

結果預備天在第二天宜蘭就用掉,之後的諸多因素,更是沒有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

2013年12月16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6 台東金崙 → 屏東恆春 ] 嗨,鵝鑾鼻,富貴角先生託我跟你問好

2013.04.04(四)

天氣:先陰後晴
距離:127.82 Km
累計:698.76 Km
均速:19.5 KPH
極速:53.9 KPH
時間:6:32:52 (net)



台灣不大,搭飛機三十分鐘就可以從台灣頭飛到台灣尾,搭高鐵也只要九十分鐘,但如果載著重裝靠著雙腿呢?今天已經是出發第六天,目標只有一個:鵝鸞鼻。

昨天迫降金崙倒也挺舒適,有室內可以搭帳可以充電、也不怕下雨。沒下雨真的是很幸福的事,連馬鞍袋都不用卸下來晾乾。昨天晚上泡了溫泉,今天早上睡醒的痠痛殘存感是多天以來最無感的一次(即便泡完溫泉剛鑽進帳篷都還覺得有點悶熱)。睡在鐵門可以拉下的地方感覺很安心,雖然深夜門口有住戶車輛進進出出,但還是睡得很安穩。離開前,在天主像前很衷心地閉眼默禱(雖然我不會背聖經或什麼禱辭),感謝讓我借宿這麼一個完美的住所。

2013年12月12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5 台東池上 → 台東金崙 ] 太太,197 絕對不是 193+4 這麼簡單而已

2013.04.03(三)

天氣:先雨後晴
距離:112.39 Km
累計:570.94 Km
均速:16.8 KPH
極速:50.4 KPH
時間:6:39:27 (net)



有句話叫做「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修改一下「天堂台九你不走,地獄一九七闖進來」就可以適用我今天的行程。

從花蓮市到玉里大概七成的人會走台 9 線,三成追求世外桃源的人會選擇 193 縣道;如果說是池上到台東市區,我想九成五的人會選擇台 9 線,剩下零點五成去走 197 縣道的應該是不小心迷路進去的。池上走台 9 縣到台東市大約 55 公里,包括整整 15 公里直線全台灣最直的道路經過關山(真的是筆直的大家可以拿尺畫看看),吃吃關山便當之後再往鹿野前進看看熱氣球,三個小時愉快到台東,這就是所謂的天堂。走 197 縣道的話就是地獄,67 公里的曲折山路,包括整整 14 公里的碎石爛泥路,沿途沒有遊樂景點(除了路過伯朗大道這個莫名竄紅的點)沒有便利商店,耗費時間兩倍大約六小時。

2013年12月11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4 花蓮秀林 → 台東池上 ] 這位人客點 193 吃到飽,順便招待你雨水一大盒

2013.04.02(二)

天氣:30%晴+70%雨
距離:153.50 Km
累計:458.53 Km
均速:20.2 KPH
極速:49.4 KPH
時間:7:35:51 (net)



昨天晚上睡得不太好,在開放環境紮營始終有種不安全感,尤其為了避免悶熱只搭了內帳沒披外帳。晚間偶有警車閃燈經過,屢屢讓我提高警覺外面有什麼風吹草動。雖然早早入睡,但睡的感覺卻不甚安穩。直到早晨陽光透入面東的帳篷,漫漫長夜終於渡過。




今天的目標是跨越整個花蓮,落腳台東池上。一般人毫無意外會選擇台九線,腦袋放空空,把一條路從 187K 騎到 322K 就可以收工了。但我還是很背骨,選擇了 193 縣道從三棧到玉里,然後接回台九線走一小段到池上。里程多了約 20 公里,上上下下 100~200m 的小山多了不少座,便利商店跟繁榮的城鎮不見了,自虐的程度多加了一級。

2013年12月10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3 宜蘭三星 → 花蓮秀林 ] 三上三下,結束蘇花公路這個半局

2013.04.01(一)

天氣:陣雨時晴
距離:109.88 Km
累計:305.03 Km
均速:18.3 KPH
極速:45.2 KPH
時間:6:00:15 (net)



今天要騎蘇花公路,很多人環島會自動跳過蘇花公路,我卻從來沒想過。也許是幾年前蘇花早列就在我的名單裡,那時候地質環境條件還沒這麼差,我至今也始終用以前的印象覺得「真的有那麼危險嗎?」來看待。

[部分海拔標高資料參考馬克褚工作室]




傳統環島路線有三個很難躲過的省道山路路段:北宜、蘇花、南迴,說真的它們都不是挺難克服,比起台灣的三橫一豎(北橫明池、中橫武嶺、南橫關山、新中橫塔塔加)來說平易近人多了。北宜公路全長約 60 公里兩上兩下、從新店上到風露嘴(547m)下坪林低點(185m)再上石牌(540m)就愉快地滑下礁溪;南迴公路約 30 公里是乾脆的一上一下、從達仁上壽卡(467m)就直下楓港,東段上比西段上稍微陡一些些;蘇花公路最囉嗦些,三上三下,從蘇澳先上東澳前高點(373m)、下滑至東澳後再攻上南澳前高點(281m)、滑下至南澳後再上和平前高點(225m),50 公里的山路還要再加上 30 公里的清水斷崖腰繞路。論海拔,蘇花的最高點比北宜、南迴都矮了不少,但相較於北宜跟南迴在滿是綠蔭的山谷間騎行歇息,蘇花公路或許是它又臭又長的三上三下、密集地與砂石車為伍的隧道群、地震下雨後易坍的地質特性,讓它的惡名近年來愈是遠播。

不過我從來都沒有想要跳過它,固執的偏執狂總是會在意有缺口的圓就不是圓了。

2013年12月6日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2 新北福隆 → 宜蘭三星 ] 算術太好也是很困擾,怎樣也算不到本日進度腰斬

2013.03.31(日)(半天)

天氣:陣雨時陰
距離:63.25 Km
累計:195.09 Km
均速:19.8 KPH
極速:43.3 KPH
時間:3:11:39 (net)



帶著落後行程 30 公里的焦慮入睡,睡前看了隔天的氣象預報更是不安。今天預計要挑戰的是蘇花公路全程,原本若從宜蘭頭城鎮大溪國小出發是 125 公里的距離到花蓮秀林鄉,這包括約 45 公里的蘭陽平原段及 80 公里的蘇花山路段,估算了一下要安全地騎完蘇花至少得在上午十點前抵達蘇澳蘇花起點。以目前落後 30 公里,等於要在十點前趕 75 公里的前提來看,隔天至少六點要開拔啟程--還包括要繞上去撿三貂角燈塔這個極東點。之前說過騎車還是跑步算術能力會變很好就是為了這些。

不過睡前算這些東西實在有害睡眠品質,躺在包了外帳有點悶熱的帳篷睡袋裡,又是第一次紮營在陌生的城市地方(紮在高山上反而令人安心),睡得不是很安穩。半夜,大雨滂沱聲像惡魔般前來助陣,破曉前夕雨漸歇,不料天亮後再下一大波。

[ 2013 台灣環島 - Day 1 台北信義 → 新北福隆 ] 遠行的開端,遠的是心境而不是距離

2013.03.30(六)

天氣:陰時小雨
距離:131.84 Km
累計:131.84 Km
均速:19.5 KPH
極速:46.0 KPH
時間:6:44:39 (net)



前一天晚上把行李從零整理到全部打包好綑上單車、檢查了裝備清單,晚上十一點連忙睡去,隔天早上預計七點出發。看過好多長途遊記,第一天早上大概有一半的人會睡過頭手忙腳亂、另一半的人會睡不著精神超差。相較起來我還蠻正常的,七點初準點把車推出社區大門,在家門旁的松山高中叉路口架了腳架拍了出發照,幸好是假日早晨,否則要在車水馬龍的基隆路旁穿著奇裝異服自己拍照還蠻羞赧的。



架腳架、設定相機、拍照、拔相機、收腳架,這串動作比我想像中的冗長許多,新腳架使用第一次完就有種想把它扔了的衝動。



正式出發。出發前在家裡量了一下行李總重大約是 15 公斤,外加我的 Yukon 車重也是 15 公斤,等於是騎一台車外加載一台車。據說 Deray 騎北京到巴黎的行李是 30 公斤,等於是比我再多載一台車,真是不知道怎樣辦到的。其實出發前已經刻意降低負重,沒帶筆電也省了變壓器、相機也不是單眼更沒有大砲,對每次爬山寧可多背也不想少帶的阿桑個性我本人來說已經難能可貴。但甫上路還是覺得踏板有點沉重,還好新裝的 1.4 吋光頭胎很輕盈,兩相抵消了沉重感。

2013年12月5日

[ 2013 台灣環島 - 行前準備 ] 排路線的浪漫、與準備裝備的噩夢



排路線很簡單、很快樂,2008 年圈出來的路線在五年後仍然適用。一個人上路的好處是可以實現個人的偏執而不被白眼,像是:

1.能不走台1、台9就不走
有人說絕對不會迷路的環島法就是沿著台9走到底,再從台1走回來就是一圈了。可能有超過一半的人都這樣幹,我就偏不想。於是在鍵盤作業階段很開心地:用台2北濱取代掉單車騎過兩次的北宜、用縣道193+197取代掉花東縱谷台9線、用縣道199+199甲+200+台26取代掉南迴公路西段、用台17+台19+台61取代掉大部分的台1。當然,蘇花公路、南迴公路東段還是只能乖乖回到台9線;歸心似箭的桃園台北段也無心追求台3或縣道110了,乖乖地沿著台1線倒數回家。

2.去本島四極點燈塔
極北富貴角燈塔、極東三貂角燈塔、極南鵝鑾鼻燈塔、極西七股國聖燈塔。沒有人規定環島一定要經過墾丁或富貴角,繞大圈或繞小圈也只是心理自嗨、肉體自虐因素。不過想說都繞一圈了不如就繞大圈一點吧,四極點不是沒去過,不過騎著單車去又是另外一回事嘛。

3.到處紮營吧!
看了 Deray BTP 騎到後段還給自己設原則「同類型的地方不連續住兩個晚上」,例如如果昨天睡公車站今天就絕對不找公車站睡——有點懂他的自虐自愉感。在台灣環島可說每 10~20 公里就有小聚落、每 40~60 公里就有大城鎮,不管要悠哉地預訂飯店民宿或是當天迫降寺廟派出所都絕非難事。不過還是逼自己帶了帳篷、睡袋、睡墊,除了多了 4 公斤練身體之外,主要還是想用環台灣來測驗一下單車宿營能力。畢竟台灣環島只是開端,未來的未來如果在中國或是日本或是紐西蘭方圓五百里內沒有民宿沒有 7-11 了還是要過活下去啊!雖然知道小小的台灣島不愁沒有旅店或是親朋好友,但還是給自己非必要不睡民宿、不睡朋友家的無聊原則。

2013年12月3日

[ 2013 台灣環島 - 前言 ]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還是可以做

2008 年,我大學畢業之後、當兵之前。《練習曲》上映了一年餘,那是單車熱與小折熱蔓延的時代,捷安特、美利達的股價翻上兩倍,捷安特入門版國民登山車 Yukon Disc 從 NTD$9,200 元漲價到 NTD$12,000。單車環島已經不是新鮮事。

大學騎著校園車跑了北宜跑了平溪總是不滿足,畢業之前我也去弄來了一台二手的捷安特 Yukon Disc 2007,在那個 Google Maps 還不是很好用的年代,用 PAPAGO 排了一條 8 天 1025 公里的環島路線。車手袋跟坐墊包還有碼錶買了、換內胎也學了,無奈在出發前夕被全家親友勸退。又騎了一次北宜返鄉之後就把車冰起來。當兵工作去。



練習曲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不過我覺得,現在不做以後就放棄的事,那大概也不是什麼需要信念的事啊,我是這麼想。以前沒做的事,總一直在我的 To-Do List 裡躺著。不是不做,有一天總會做。但,時間盪啊盪到單車熱也退了、Yukon 也停產了。我的馬錶還是連 300 Km 都沒破。

直到 2012 年中偶然又逛到 Deray BTP 北京到巴黎的 15,000 Km 長征遊記。

2013年9月8日

這都是你關說的意義



的確,這就是關說,國中生也知道這就是關說。

我很佩服馬英九說這席話的魄力,但請你的魄力不要只會選擇性地針對政敵或在野黨出現。碰到手下愛將、碰到菲律賓、碰到跟中國簽協議、碰到賣黑心產品的連鎖企業、碰到該需要對土地正義發聲的時候、碰到該需要對核能議題做決策的時候。

您就不見了。

(以下摘錄新頭殼整理之馬英九 2013.09.08 針對立法院長王金平涉關說案記者會全文)

2013年8月20日

當學者開始嘶吼

八一八拆政府晚會,散場時我遇到徐世榮老師,我跟他握完手,我就莫名地哭了。

早上我還在上不動產法規的課,說巧不巧,正好講到平均地權條例與土地徵收條例,「……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為區段徵收一新設都市地區之全部或一部實施開發建設者二舊都市地區為公共安全衛生交通之需要或促進土地之合理使用實施更新者三都市土地之農業區保護區變更為建築用地或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者四非都市土地實施開發建設者五農村社區為加強公共設施改善公共衛生之需要或配合農業發展之規劃實施更新者六其他依法得為區段徵收者……」,我忽然有點放空,想著傍晚下課機車要停重慶南路還是中山南路。

課堂老師教你背誦它,凱達格蘭大道的人們則是教你挑戰它。



擠在舞台前屈膝從天明到天暗,直到聽完徐世榮老師的演說,拷秋勤在台上唱著〈台北蓋都蘭〉。我知道活動要結束了,從舞台前起身走到舞台後方,拒馬前方舞台上的 fishLIN 大聲幹譙唱著歌詞,望著拒馬後方遙遠的總統府如此寧靜,如此像個寂寞的笑話。

我在電視上媒體上看到的徐世榮老師是溫文儒雅的學者,被他教過的朋友們也如此說,甚至在衛福部前被警察拖走的當下他仍然那麼平靜。但我剛剛在台前看到距離我大約只有十公尺的他,卻不是這樣。他先是微微笑站在台邊,直到接過主持人的麥克風、鞠了兩次躬、群眾的掌聲歇後,他可以說是暴走了。

我說的暴走大概是像名嘴節目上像在演戲的諸如陳揮文、張友驊之輩暴走那樣。臉紅脖子粗,沒有抑揚頓挫。
『昨天,是八月十七號,這個日子對我而言是個非常痛苦的一個日子。三年前的八月十七號,我、詹順貴律師,我們陪著大埔自救會的鄉親,我們受行政院長吳敦義的邀請進入行政院第一招待室,我們得到了兩項重要結論:第一項結論就是原屋原地保留,第二項結論就是農地集中劃設,我相信在場的所有好朋友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三年之後,他有沒有來履行他的承諾?他沒有履行他的承諾,他更進一步地,當我們的人民、當我們大埔的鄉親、當我們的年輕學子、當我們這些好朋友共同站在馬路上,向這個政府表達我們不滿的心聲的時候,他跟我們講:你們要理性;他跟我們講:你們要冷靜。各位好朋友,當這個政府沒有辦法來履行他三年前對於人民的承諾的時候,請問他有沒有資格來要求我們要理性?他有沒有資格?這是一個虛假的政府,這是一個欺騙、這是個說謊言的一個政府,他沒有資格來要求我們要理性!反而是我們,我們今天站在這邊,我們今天站在凱達格蘭大道前面,我們之後每一天都如影隨形,我們要求馬、吳、江、劉、你們要履行承諾,你們要理性!好不好?』(局部逐字節錄)
十分鐘左右的演說,他聲嘶力竭,清清楚楚地吼出每個字與每條法規的名字。我除了帶著景仰,同時卻有困惑,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溫文儒雅的學者一上台就成了發了瘋似的脫韁野馬?

我沿著台北賓館的圍牆(上面還貼著請愛護古蹟的告示單),在警察比人多的人行道上慢慢走著遠離會場。然後我遠遠望見了徐世榮教授一個人站在暗暗的牆邊,偶爾有人經過跟他打了招呼或握了手,但多數的時間他就是一個人,像平常的樣子帶著微笑,安安靜靜地望著歌唱著的舞台,彷彿又不是剛剛台上的那個陳揮文。我有點緊張,揹著還裝著土地法規的書包走上前去想跟他拍張合照。他答應了,費了點功夫設定了相機又找了路人幫忙拍完照,我握了握徐老師的手。

握完手的瞬間我忽然就莫名地哭了。

我對他說:「老師,我早上還在讀土地徵收補償,可是我覺得很矛盾……」,邊嗚咽邊說。「我們真的要好好念書,然後以後有能力改變這個社會」,我也不知道嗚嗚咽咽地到底讓人聽清楚了沒。



徐老師很慈祥地,我們又握了一次手,他說「加油」。我從它溫暖厚實的手感覺到回到原本那個溫馴學者的他,也許那本來才是他最真實的樣貌。當下,我忽然想起朱淑娟那篇「廢墟中的紅色身影」寫到:
「……到如今不管看多少次影片,我都覺得,那個不說話、眼神平靜,坐在廢墟中的紅色身影,真的好可怕。……」
「……但接下來,土地徵收事件如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看到徐世榮的機會也愈來愈多,常說人因事件而改變,這句話套在徐老師身上最恰當不過。徐老師也在熱心參與這個世代一個又一個土地徵收案件後,蛻變了自己。……」
「……後來他在公開場合說話愈來愈不一樣,他也不再問我、而我也漸漸習慣他的改變。當一個人在某個時間點做了決定,人生就會往另一個方向前進。……」
是什麼樣的荒謬,讓一個充滿修養與智慧的學者大動肝火?是什麼樣的謊言,讓終生信奉土地正義的學者不惜挺身捍衛?是什麼樣墮落的行政與立法體系,讓原本相信諾言相信真理的學者看透一切而需要在人群面前聲嘶力竭?我忽然有點懂那種讓自己非得變了一個人的火大與無奈感。對凱道上的多數人們來說,被挑戰的只是諸多社會議題中的一個;對大埔或華光的被迫拆遷住民來說,被拆掉的是他們近乎全部的人生;對終生信奉投入於土地正義的學者來說,被毀掉的是他們信奉終生的信仰。

當我再次想起不久之前徐老師聲嘶力竭的模樣,那種震撼感好大,離開凱道的人行道上,眼淚止不住。